Melroamers
Oct 05, 2023

这是一段基于在超市Costco的购物车体验的也许枯燥?有趣?的更新,5个月前写的一直没发,带点设计职业病在里头,感谢阅读!

第一次去Costco购物,发现取购物车需要投币,立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冲击。国内是直接取车,结账以后,推车就会留在柜台外,或者推到门口超市员工会过来收。再就是硬币,已经习惯无币支付的人,突然间要用硬币,一整个呆住。已经生活9个月,去超市也依然记不住带硬币。

Costco的购物车是这么用的——投1刀硬币到购物车,车的安全链就从trolly bay里上一辆车那儿解锁出来,然后用完把车推回trolly bay,把安全链塞进上一辆车,硬币会吐出来还你。投币用车在澳洲是十分普遍的,并不只发生在Costco,也在Woolworths、Coles等超市。

这个设计真的蛮巧妙的。顾客要取回硬币,就得把车还到trolly,这样车就不会散落各处,方便其他顾客取车,也避免丢车;如果不还,这个硬币就是罚金归超市。无论哪种,超市都可以省下一笔收集购物车的人工费。大部分情况,购物车被丢在公共领域就会由政府清理,这对超市来讲也是要避免的。

但很快,时不时就会注意到有购物车遗弃在路边。

很难不发出疑问——硬币真的有用吗?这个方式谁发明的?

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,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发现。

购物车发明之初很纯粹。80年前,美国俄克拉荷马州,一家杂货店老板Goldman发现,他店里的顾客购物从来不会超过一个购物篮。赚钱要紧,怎么样才能让顾客多买呢?Goldman聪明的小脑瓜设计出初代手推车,一个带把手带滚轮可以推着走的购物篮。刚开始没人用,他就找水军在店里推车到处转,真顾客看到了也跟着用。到后面,一发不可收拾,其他杂货店开始用。Goldman赶紧跑去注册专利。

就这样,零售业彻底被这个小发明改变。就如同Goldman老板设想的,顾客解放了拎东西的体力,购买欲变强了,一次性买的商品也变多了。

1950 年代,购物车进化出了新的设计和功能,例如带儿童座椅。

20 世纪 70 年代,更友好的塑料购物车开始普及。

到了互联网时代,众所周知,购物车是各大电商的标配。

Costco用的投币车最早出现在欧洲,典型代表是Aldi。具体年份没有查到,有人提到”自记事起Aldi的购物车就有投币装置“。Aldi的特色就是提供更低价格的商品,硬币装置能帮助他们节省成本来达成低价。

澳洲的超市推行硬币式购物车是受到政府鼓励(并非强制)的一项策略,毕竟车被推到街道上影响到公共区域(想象一下国内的共享单车),不确定跟人工有没有关系。对欧洲和澳洲来说,民众普遍接受,它代表公共领域的礼仪与公民义务。但如果换到美国,人们就觉得这是超市在收小费。

也看到一些争议:有些人觉得trolly bay离自己停车的位置太远,有人认为收集手推车应该是商店员工的工作而不是顾客的,也有人觉得有些trolly bay在室外下大雨时根本不想推过去,也有带小孩的父母觉得麻烦,有人单纯觉得投币麻烦,也有像我这种忘记带硬币却计划买很多食材而无法使用推车的情况。

比较夸张的是2010年,因为有顾客强烈抵制,Woolworths终止部分运营地区比如布里斯班的硬币装置使用。

然后个人经历过的有意思的情况:有次我们忘了投哪种硬币站在trolly bay观察半天,热心local就过来主动帮忙。还有次,是看到有人卸完货去还车路上,被另一个人叫住,那个人把自己硬币递给他推走了车。

在澳洲日常生活几乎可以不用现金,投硬币才能用购物车显然并不与时俱进。忘带硬币的体验就像回到Goldman发明购物车之前。而顾客早已习惯把购物车推回trolly bay。不如像亚超一样直接无币取车。如果想要防止车被推到街上,也许可以考虑装上追踪装置或者区域限制警报。不过考虑到Coles/Woolworths这种大型超市都是只要少量贵重物品才会做防盗处理,给购物车加估计是很久之后的事情。